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 机构简介

机构简介

首页 /  机构简介

◇ 建设背景

•食品精准营养与质量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称“重点实验室”)面向“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揭示营养与人体健康调控规律,建立营养干预技术和手段,推动推动营养与健康产业发展

•“重点实验室”由教育部科技司于2018年9月批复建设

•依托于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系

•由全国首个“营养与健康科学”一级学位博士点支撑

•“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涉及营养学、生物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和食品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研究方向。

◇ 建设目标和思路

•建设目标:培养精准营养与质量控制领域科学与技术创新人才,促进相关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建设支撑国内营养与健康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及开发应用技术重要平台。

•建设理念:研究方向特色鲜明、方向凝练;研究方法交叉创新、国际前沿。

•建设思路:紧密围绕国家对营养与健康领域中长期发展规划,汇聚营养与健康行业具有国际视野中青年领军人才,将多领域众学科交叉互融,探索营养与健康领域重大理论问题,突破领域关键技术。

◇ 建设背景

•(1)食品精准营养的分子调控机制

•从分子、机体和人群层面上探索营养与基因相互作用的模式,系统地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研究食品营养活性物质的富集、消化吸收、代谢和转运机制,为人类健康提供高效优质的营养来源;利用多组学关联分析明确代谢紊乱人群的肠道菌群特征,在此基础上筛选精准调控肠道健康和代谢的食源性活性物质,明确食源功能因子调控人体健康的靶点及信号转导途径,进而通过细胞实验、动物模型和人群营养干预,阐明功能性食物及其有效成分的作用机理。

•(2)食品活性因子的制造技术研究与质量控制

•食品加工过程中品质与营养的控制是影响食品品质的最重要因素。实验室拟开展食品活性因子的制造与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旨在明确加工贮藏过程中营养素的变化规律与相互作用机制,功能因子与益生菌稳态化技术等影响食品质量关键因素的研究和调控,利用新型的食品加工技术和工艺,提高食品理化性质与营养品质,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研发高品质、安全的新型产品,开发符合中国人群营养需求的健康食品。

•(3)食源性农兽药与致病微生物等危害因子减控机制与技术

•建立农兽药原型及其代谢物的高通量高分辨检测技术,基于农产品中农药兽药化学污染物残留数据库,对已锁定的高风险农兽药种类开展膳食暴露剂量下的致病机制研究,进而对其建立减控技术;探究致病微生物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变化的机制以及对外界环境的应答机制,实现致病微生物的精准检测,建立危害微生物的减控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食品高通量快速农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环境高风险农兽药致病机制;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精准检测及机理;食品危害微生物减控机制与技术。

•(4)食品活性因子与益生菌稳态化理论与技术研究

•利用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等手段锁定食源功能因子的活性中心,解析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创新设计一系列新型的食源性传递载体;研究蛋白质、多糖等物理包埋以及生物、化学协同稳定因子对所筛选的食源性功能因子活性的影响;设计耐受消化道酶、结构可控自组装载体;开发肠道微环境响应性释放的载体颗粒,对活性因子进行组装,实现食源活性因子的稳态化与高效靶向递送;结合基因突变分析鉴定特定菌种中促进遗传稳态平衡的关键基因,为高稳定性益生菌株的快速筛查提供依据,为高稳定性菌株的定向驯化提供分子靶向标记;通过转录组、蛋白质组预测差异表达的基因和蛋白质与稳定性的相关性,并通过突变体对预测基因的功能进行鉴定,阐明益生菌稳态的分子及调控机制。